乡村人才振兴情况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作用发挥如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麟游县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有关乡村人才振兴的决策部署,加大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力度,乡村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乡村人才在助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基本情况
麟游县现有各类乡村人才928人,其中村“两委”常设村干部263人、农村实用领富人才156人、农林牧专业技术人才84人、乡村医生83人、乡村教师342人。本科及以上学历222人,专科学历203人,高中及以下学历503人;35岁以下282人,35岁至50岁427人,50岁以上219人。
(二)主要做法
1、着力挖掘实用人才。每年开展乡村人才摸底和调研,对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按照行业分布、专业技能分类,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详细录入信息,为强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管理,奠定基础,提供便利。立足麟游发展实际,制定种养殖业实用人才提升规划,“菜单式”服务为全县7个镇培养起一批在产业领域能起到带头作用的“土专家”“田秀才”共156人。
2、全力抓好能力提升。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加强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联系,先后组织7个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及66个村支部书记赴沛县等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先进经营管理模式,赴杨凌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参加理论学习班,促使镇村干部进一步丰富知识、更新理念、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每年定期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职业技能提升,从农业科技发展、农业发展理念、农业文化、产业管理等方面入手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近年来累计培训村“两委”成员、种养大户、合作社带头人、大学生村官达1万余人次。
3、合力加强激励保障。每年命名表彰一批表现突出、作用发挥强的村组干部、产业领富人,在全县范围内营造尊重乡村人才,争当产业致富人的浓厚氛围。及时落实乡村教师、乡村医生等专业技术人才乡镇补贴,保障乡村人才薪资待遇。建立县委领导逢年过节慰问乡村优秀人才制度,增强乡村人才荣誉感和归属感。
4、强力发挥人才作用。鼓励和引导农村实用人才发挥自身特长,立足本村资源优势,成立种养殖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帮助带动全村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发挥领富带富作用。通过结对帮扶、政策宣讲、技能传授、争做发展示范户等方式,让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带动全村规模化产业发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发挥农村实用人才领富能力,为创新创业的农村实用人才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引导大学生、退役军人参与领办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二、存在问题
1、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的需求
一是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乡村实用人才是“三农”工作队伍中最懂农业、爱农村的主力军,也是广大农民中的优秀代表。目前麟游的乡村实用人才主要涌现在种养殖业致富带头人群体中,虽然近年来麟游农村领富带头人队伍不断壮大,但占农村总人口比例依然较小,乡村实用人才总量依然不足。
二是懂经营会管理的领富型人才不足。农村基层干部力有不逮,管理能力较低、效率不高、文化程度较低,对新事物、新政策的理解和认识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对新时期“三农”工作发展模式,如“互联网+”、农村电商产业、农产品深加工及包装、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乡村旅游与休闲康养等新业态的了解欠缺,在乡村振兴这场“战役”中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将才。
2、培育和引进乡村人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村人口流失严重,结构分布失衡。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乡村外出务工人员呈不断增长趋势。乡村“空心化”“空巢化”“农业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不乏一些乡村致富能手、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向城市流动,造成乡村振兴主力军、建设者、受益者流失。
二是乡村人才培育实战化有待进一步改善。目前各类人才培育主要采用集中轮训方式,多理论少实践,大多数乡村人才文化程度低,对理论知识接收慢,消化更慢,深入现场和实地开展培训更接地气、更易接受。
三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问题依然突出。麟游县城所在地距离西安、宝鸡等中心城市相对较远,出行不便;乡镇驻地相对偏远,就餐、文化娱乐等设施有限,公共交通不发达,群众居住分散,深入村组、农户开展工作存在出行难、就餐难等问题,近年来人才引进难、留住难问题比较突出。
三、意见建议
1、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用活用好乡村本土人才。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广大农民,因此乡村人才振兴必须坚持以农村为主体,重点开发和利用乡村劳动力资源,加快打造一支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进度,围绕新型职业农民知识技能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及市场经济理论知识培训等,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同时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的政府支持体系,聚合多方资源,鼓励高校、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完善新型职业农民评选、培训、追踪服务等环节,吸引大学生,退伍军人及乡村本土人才尤其是青年农民等成为“新农人”。
2、分层次、分领域、分方向地实施定向分类培养。构建并完善规范指导、技能培训、政策帮扶、教育管理综合一体的培养体系,制定人才培训计划。摸清农村人才底数,征求农村人才对培训的需求,精确培训对象开展培训。因人制宜设定课程,注重学用结合,依托职业学校、党校等培训平台,强化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能力,结合岗位实际,实施“专家授课+课堂培训+实地操练+创业指导+政策扶持”的精准培育模式,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搬到工作岗位,提升培训有效性。
3、建立“专业技术人才”结对帮扶制度,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乡村的生力军作用。在农业、林业、教育、卫生等领域明确一批服务乡村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1名专业技术人才+若干个乡村主体”的“1+N”帮扶团,入驻乡村挂职服务,建立一支农业农村急需的专业技术服务队伍。
4、突出正向激励,引导各类人才下乡。改革和完善人才选拔制度,加快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注重从科研资助、创业贷款、职称评定、住房补贴、配偶和子女就业入学等方面着手,出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方面的意见,改善下乡人才待遇,拓展发展空间,强化表彰奖励,提高待遇保障,注重人文关怀,“激发”各类人才服务农村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