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纺织服装产业 实现集群转型发展

时间:2024-11-13 13:00:53
做强纺织服装产业 实现集群转型发展[此文共5371字]

做强纺织服装产业 实现集群转型发展

一、全县工业整体情况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项目立县、产业兴县、城乡一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做强纺织服装产业,做优食品加工产业,做大光电电子产业”的思路,抢抓发展机遇,强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县域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质量和效益都有了明显提升,全县三次产业比由2000年末的33:44:23提升为2016年末的17.4:50.6:32,二产在全县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增加了6.6个百分点,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光电电子三大主导产业实现税收占全县工业税收的90%以上。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10家,总数占全市第4位,其中大型企业2家,中型企业34家,小型企业167家;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1家(新纺),10-50亿元的企业2家(华星、科尔沁),5-10亿元的企业1家(电业),1-5亿元的企业117家。按行业分:纺织服装类76家,食品加工类22家,光电电子类15家,建材化工类企业22家,机械类8家,家具类9家,造纸印刷类2家,其他56家;按所有制性质分:国有及国有控股(参股)企业2家(新纺公司、新野供电公司),其余208家全部为民营企业。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33亿元,总额在全市各县市区中位居第2位,占同比增长11%;完成增加值108.7亿元,同比增长11%,超县定目标(10%)1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市各县市区中位居第八位;完成工业增值税1.3亿元,同比增长11.3%。今年1-5月,全县2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1亿元,同比增长6.5%;完成增加值42.2亿元,同比增长6.3%。增加值增速低于市平均增幅1.9个百分点,在全市各县市区中排第9位。

1、食品加工产业:我县食品加工产业发展按照龙头带动、系列开发、精深加工、绿色安全的总体要求,立足本地优势农业资源,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突出发展肉牛产业集群,统筹推进蔬菜深加工、酒类酿造和休闲食品加工业发展,着力做优食品加工产业,初步形成了以肉类、白酒、蔬菜、粮油等产品为主导的食品加工产业,拥有科尔沁牛业南阳公司、华宏熟食品公司、可喜食品公司、华兴酒精公司、汉华酒业公司、安邦农产品公司、裕康面业公司等众多骨干企业,其中科尔沁牛业南阳公司是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先后投资20多亿元,陆续建成了年屠宰10万头肉牛的加工厂和万头肉牛育肥场等,配套建成甜玉米加工厂、有机肥生产厂等,成立了科尔沁农机专业合作社。同时,随着安邦农产品有限公司年产基酒3000吨、系列瓶装白酒30万件项目的投产运行,全县食品加工转化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条更趋完善。2016年,受科尔沁牛业南阳公司快速发展的影响,全县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48亿元,同比增长14.9%;完成增加值8.9亿元,同比增长14.9%。

2、光电电子产业: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工程,引进建设了新新光电、凌峰电子、立新电子等一批光电电子企业和鼎泰电子、亚克精塑、海润科技、立德伟业、鼎钢实业、神力聚能等与光电电子产业紧密关联、配套合作的相关企业,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张,初步形成以LED灯具和显示屏为生产终端,以PCB微钻针、电路板、光源模块、驱动模块、LED灯珠、驱动电源、封装加工等为专业环节的光电电子产业集群。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光电电子企业实现总产值21.3亿元,同比增长23.9%;完成增加值5.1亿元,同比增长23.9%。

二、我县强纺织服装产业现状

我县纺织工业始于民国年间,兴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壮于本世纪之后。民国3年(1914年),县署贫民工厂有铁木织布机3台,可生产宽幅白平布、袜子及裹腿等产品;民国10年(1921年),城关人马杰三开办“开强纺纱厂”,有铁木制纱锭400锭,从业60余人,此后高庄、上庄先后开办小型纱厂3个,从业250余人;民国29年(1940年)后,家庭式铁制布机已发展到61台,木制土布机700余台,毛巾机125台,生产宽幅白平布、条子布及方格布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纺织行业逐步兴起。1956年,原有织布、针织、染坊三个生产合作组合并组成棉织生产合作社,1959年转为国营工厂,l969年,县筹建新野棉纺织厂。改革开放以来,新野的棉纺织业有了快速的发展,至l995年,全县拥有纺织企业54家,纱锭18.1万锭、织机2214台,从业人口达到1.4万人。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纺织工业发展步伐加快,为新野纺织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县作为河南省的棉花生产和人口大县,纺织行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县以建设全省先进纺纱生产基地、新兴面料和服装生产基地为目标,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竞争力,纺织服装产业呈现集群、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和主要纺织产品生产得到明显的改善,总体规模处于河南省的领先位置,成为新野县重要的民生和支柱产业。

目前,全县拥有纺织服装企业121家(据统计,目前正常生产的企业约40家),纱锭规模200万锭,织机3000余台,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76家,其中10万锭以上棉纺企业2家,2万锭以上棉纺企业13家,年产纱线100余万吨,坯布2.6亿米,吸纳就业3.5万余人,纱线产品涵盖5—120支纱,产品远销广东、江苏、福建等20多个省市及美国、欧盟、日本等16个国家和地区,新野纺织的纱产量、棉纺锭数、工业增加值和企业户数占全省纺织行业的比重分别达到了18.33%、9.16%、12.71%和12.34%,成为全省最大的棉纺织产业基地县和鄂豫皖毗邻区域性纺织服装产品交易中心,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扶持的10个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之首,2013获得国家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的“中国棉纺织名城”称号,成为南阳市第一个、全省第三个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试点地区。2014年,新纺公司、华星科创公司、鹏升纺织公司、康园纺织公司等4家企业上榜2014-2015年度中国棉纺织行业竞争力百强企业名单,2016年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公布的“2015年棉纺织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中,我县新纺公司排名第5,华星科创公司排名第42,新纺公司并首次跃入全国棉纺织行业竞争力百强企业的第6名。去年以来,我县纺织服装产业运行符合全国纺织行业运行特点,即:运行质量良好,行业景气度逐步提升,终端需求低迷,原料价格波动,制造成本依然较高,产销增速有所放缓。同时,我县骨干纺织企业抓住国内外棉花价差逐渐缩小,国产纱的销售有所回暖的市场难得机遇,积极转型升级,调整产品结构,开发紧密纺纱、人棉纱、涤棉混纺纱等适销产品,全力恢复生产,加快销售前期积压库存产品,缓解了库存压力,为企业发展赢得了有利时机。但部分纺织企业长期受困于无法解决流动资金问题,转而为大企业(如新纺公司)代加工,赚取加工费。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总产值326亿元,同比增长8.2%;完成增加值69亿元,同比增长8.9%,纺织服装企业的税收对县财政贡献达60%左右。今年1-5月,76家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总产值125.6亿元,同比下降1.62%;完成增加值26.8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新纺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41.8%;河南罗蒙服饰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74.4万元,同比增长400%;华星科创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5%;鹏升纺织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同比增长8.5%。

三、近几年促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措施

(一)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纺织基地

2013年,县政府委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编制了《新野县纺织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纺织行业发展战略,即: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和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建设先进现代纺织制造业基地;做大做强棉纺织传统优势产业,同时加强以针织面料为主,服装和家用纺织品产业为新增长点的终端产业发展,适度科学规划发展高水平印染;坚持集聚化发展,注重区域品牌建设,推动企业加大在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等方面的投入,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最终使新野县纺织工业成为全省纺织工业排头兵和全国重点纺织产业集群。在规划的强大引领下,全县纺织服装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特征日趋明显,纱锭规模稳中有升,纱锭由2011年的150万锭增加到现在的200万锭,且随着河南罗蒙服饰公司年产220万件衬衫和80万条西裤项目的投资运行,初步形成了原棉加工→仓储物流→纺纱→整经、浆纱→织造→面料→服装的全产业链格局,我县已成为全省最具规模和集群特征的棉纺织产业聚集地。

(二)出台政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出台扶持政策。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特殊时期支持县主导产业中骨干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新野县产业发展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强化用地、用工、用电等要素保障,积极支持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执行好土地、财税等优惠政策,确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用足、用好纺织产品增值税转型等国家有关财税优惠政策,确保及时减免税。二是建立帮扶机构。研究成立了新野县工业企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困难纺织服装企业建立问题台帐,实行分类指导,制定一对一的帮扶政策,着力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已制定帮扶政策50余条,帮助20余家纺织服装企业脱困,部分缓解了中小棉纺企业与小贷公司的矛盾。三是创优发展环境。严格实行企业安静生产日制度,任何单位未经批准,不得进入企业收费、罚款、检查、评比。落实各项涉企扶持政策,简化审批流程,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完善联审联批机制,不断提高部门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去年,为积极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有效破解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激发政策效用、解决企业难题,增强企业应对困难挑战的信心,根据上级部门安排,开展了政策落实进企业活动,及时分发《河南省惠企政策汇编》给企业,建立了企业微信群,及时发布上级政策信息,组织市专家团已对我县60余家规上企业就有关税收、金融、社保等有关政策进行宣讲,取得了良好效果。

2、加大企业奖励力度。为表彰先进,激励全县企业继续做强做大,县委、政府制定下发了《新野县工业企业考核奖励办法》,设置了贡献奖、品牌奖、创新奖、产品出口奖等奖项,其中贡献奖奖励入库税金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品牌奖奖励新获得国家级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的企业,创新奖奖励新获得专利、新认定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企业,产品出口奖奖励产品出口额在5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2013年来,已累计奖励先进纺织服装企业3000余万元,有力的支持了企业发展。同时,为鼓励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意见》,加大对企业上市挂牌的扶持和补助,其中,对境内主板上市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50万元,在新三板成功挂牌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为引进专项人才,县委、政府出台了《新野县专项人才引进(回归)暂行规定》,对引进(回归)的专项人才制定了相应享受的住房补贴、安家补贴和生活补贴等。其中,对引进的博士研究生和正高职称的专项人才补贴10万元安家费,副高职称的专项人才补贴6万元安家费。

(三)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1、质量监测平台建设情况:一是新纺公司研发中心是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高级工程师16人,工程师192人。自2010年成立以来开发了天丝、天竹、大豆蛋白、彩棉、麻棉混纺、modal纤维、玉米纤维、舒弹丝纤维等系列产品,一开发出来便形成了规模化生产,为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设计的“星罗棋布”、“变色布”、“起绉布”、“水波纹”、“丽赛绸”、“莫代尔绸”等产品被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评为中国流行面料,设计的“化蝶”、“回归”、“繁星”双层面料被评为中国流行面料,并获得了“产品开发贡献奖”、“国家纺织行业优秀新产品奖”,目前新纺公司新产品比重达到70%以上,形成了自身的产品特色,规避了行业内低水平产品的竞争,为公司乃至县域纺织产业的产品开发、技术进步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二是由县质监局建设的的河南省棉纱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为全省首批通过资质认定、南阳市首家省级棉纱产品法定检验机构,具备国家标准GB/T398-2008棉本色纱线的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条干均匀度等全部检测项目的检验能力。近年来,检验中心来共为县内棉纺织企业提供业各类检验报告达700余份,产品抽查覆盖率达96%以上。并积极帮助企业制、修订企业或合同标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帮助14余家企业做好不合格产品的后处理工作,复检合格率达100%。

2、人员培训平台建设情况:近年来,为满足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及企业发展的需要,我县加大人力资源保障力度,把加强企业员工培训及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整合县内职业教育资源,建设了职教中心、劳动力保障中心、职教实训基地,积极开展纺织等专业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近三年来,共举办各类专业性的培训班45期,参加培训的人数累计超过万人,其中纺织类培训班15期。同时,县政府不定期邀请知名专家来临给纺织企业家培训,如去年为帮助企业了解、掌握“新三板”上市的有关政策和操作方法,邀请了北京中立诚集团董事长曹丰良先生就“新三板”上市对企业进行辅导培训,并根据省、市工信部门要求,组织了60余家企业负责人参加“河南省中小企业挂牌上市公益培训”巡回活动新野站企业上市和融资培训会。并积极组织优秀企业家参加市举办的《宛商大讲堂》等,通过培训,纺织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理念都有了大幅提升。

3、企业融资平台建设:为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我县组建了金源建设投资公司、金财担保公司、金茂标准化厂房投资建设公司和金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等4个投融资平台,其中金财担保公司是全市首家担保公司,引进了建信村镇银行、南阳村镇银行、中原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成立了荣鑫小额贷款公司、汇生小额贷款公司,近年来已为纺织服装企业累计担保贷款10亿余元。县委、县政府积极补充金财、中牧等两个县财政控股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金,提高其为全县骨干纺织服装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同时,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县政府拿出1500万元与中原农保险公司合作,承贷行是信用联社、南阳村镇银行、建信村镇银行,探索设立企业发展平准资金池,实行“保+银+财+企”的四方合作模式,可为我县涉棉企业担保发放1.5亿元规模的贷款,目前,中原农保险已对诚德贸发公司、康园纺织公司、富民花生公司等企业授信1000余万元。去年,县委、政府积极设立转贷基金支持企业发展,县财政拿出2000万元与市财政局下属的惠升投资公司合作成立转贷基金,每年可以为我县中小微企业提供不低于2亿元的企业贷款周转金,这项工作主要由工信部门承担,目前已累计为60多家企业使用了4亿元的资金,切实解决了企业找“过桥资金”困难、费用高、银行抽贷压贷等问题,使我县众多中小棉纺企业实实在在的享受到了实惠。

4、信息化和电商平台建设情况:一是深化“两化”融合,引导骨干纺织企业利用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检测与控制,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推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如新纺公司采取ERP管理系统,实现了配棉、仓库、生产计划、质量、成品等一体化管理,优化了企业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资源,使企业管理效率提高了近30%。二是打造电商平台,由诚德贸发公司建设的找棉网,是棉花全产业链一站式免费购销服务平台;电商产业园主体工程(电商大厦)已开工建设,驮鸟网已在我县建立40个服务网点,“村淘”项目计划在全县设立100个村级网点。

5、物流平台建设情况:华星科创公司成立了华峰物流有限公司,拥有各类运输车辆239部,年发货量80余万吨。诚德贸发公司是全省最大的棉业储备交易中心,拥有15万吨棉花仓储能力,建设的“六六货运”平台,集物流信息、物流服务、物流金融、物流增值服务于一体,现有线上车辆300余部。

《做强纺织服装产业 实现集群转型发展[此文共537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