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市域邻界同镇学校的发展模式

时间:2024-03-11 17:02:01
探索市域邻界同镇学校的发展模式[此文共3038字]

以大竹县欧家镇为例 探索市域邻界同镇学校的发展模式

一、基本概况

(一)学校驻地情况

大竹县欧家镇中心小学位于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南大门——大竹县欧家镇学府路61号,与广安市邻水县太和镇普新街道接壤,邻市的广安市邻水县在该场镇建有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两校直线距离仅500米,属典型的一镇两校。

(二)学校基本情况

大竹县欧家镇中心小学位于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南大门——大竹县欧家镇学府路61号,与广安市邻水县太和镇普新街道接壤,大竹县欧家镇中心小学属农村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1995年9月,由大竹县欧家初级中学、大竹县欧家乡中心小学合并而成,是一类公益事业单位。截止2020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教职工62人,中小学高级教师11人,中小学一级教师24人,本科学历22人,学历合格率100﹪。现有14个教学班,学生437人。

二、两校发展共性优缺点

(一)优点。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提升。四川省将“乡乡有标准化中心校”纳入贫困县摘帽条件,两所学校均加大了建设投入,基础建设和设施设备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二是师资力量明显增强。两校都撤并了村小教学点整合师资,两市两县均加大招聘力度引进师资,开展交流研培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三是一贯制管理明显到位。两校均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的小学和初中均在一个学校就读,减少了小学升初中的磨合,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初中学习状态。同时,教育教学统一管理和安排,有利于实施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

(二)缺点

1.教师融合尚在路上。一是职称评审小学初中界线分明。编制管理同一学校仍分为小学、初中不同岗位,在职称评聘上小学、初中按岗位独立划分职称比例,目前职称体系上只是从名称上统一了小学初中。二是教师资格小学初中要求不同。小学和初中教师难以形成大循环。

2.学生管理难度加大。一是农村学校存在较大比例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习惯养成难度加大。二是预防校园欺凌较为困难。小学、初中同校,易产生高年级学生(初 中生)欺负低年级学生(小学生)的问题,带有隐蔽性,不易发现。

三、两地政策差异带来师生管理的困惑

(一)教师待遇。邻水县教师年度目标考核发2.8万/人,参照公务员发放年终一次性奖励(俗称十三个工资)。大竹县教师年度目标考核发1.3万/人,没有同步参照公务员发放年终一次性奖励(俗称十三个工资)。同一场镇两所相距500米的学校,由于管辖不同,待遇截然不同,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学生方面。

1.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邻水县实行政府全额保障,不收取学生一分钱,而且拨付食堂工作人员的工资,保证国家补贴让学生吃饱吃好。大竹县要向学生收取2—3元补充营养餐的不足,而且不拨付食堂工作人员的工资,完全由学校自筹经费解决。

2.课后服务。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大竹县2020年秋季全面启动课后服务,上早晚自习的每月收取120元/生,不上早晚自习的每月收取100元/生。邻水县至今没有实行课后服务,同样上早晚自习,也没有向学生收取费用。

同时,还存在学生保险、教辅资料的费用收取存在相当的差距,严重影响学校在群众中的声誉,给学校管理带来相当的难度。

四、破解两校发展共同的瓶颈

(一)从政策层面推进教师融合。一是修订《教师法》,统一小学、初中教师资格条件设立义务教育教师资格。二是改进教师编制管理,九年一贯制学校不再分别设立小学、初中编制,全校统一一种教师编制。三是破解职称评审障碍,职称评审全校一盘棋,不再按小学、初中划分职称结构,职称全校统一职称结构和条件。

(二)从制度层面坚持统一管理。在学校管理制度上坚持小学和初中以一种制度统一管理,全校实施一致性管理模式和方式,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规章制度、工作安排进行统一安排,对小学和初中进行统一协调,教师教学安排实行九年一贯大循环或分段循环。保证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办学特色,做到对学生进行连贯式培养,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三)从机制建立一贯制运行。在各个年级的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中,应坚持一贯制原则,制定和执行适合年级特点的教师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

五、组建跨市域的学校发展共同体

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2020年7月10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建设区域教育中心,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组建多领域教育联盟。

紧扣国家、四川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发展战略,抓住达州市奋力攻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的历史机遇,由大竹、邻水从县级层面在欧家镇建立两校发展共同体,统筹推进两校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文化特色等方面工作,积极探索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合作模式,实现两所学校高位优质发展。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论述为指导,紧紧抓住“优质发展”和“提升内涵”两条主线,通过两校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实现两校间的教育理念共享、教育资源共享、管理制度共享、特色办学共享和发展成果共享,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共同体,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为跨市域临界同镇学校合作发展、提升政府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积累经验。

(二)发展目标

1.管理机制创新。加强两县县级部门间的交流合作,在教师管理、经费保障、干部任免、学生发展等方面创新管理模式,努力形成两校共同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为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提供政策支撑。

2.学校优质发展。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促进两校成为本市优质学校。

3.品牌效应凸显。通过共同体建设,两所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各校在建设高效课堂、推进有效德育、发展校园文化诸多方面形成自己的品牌。

4.教师专业发展。两校教师通过业务上交流,思想上沟通,工作上合作,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职业自信和幸福获得感,打造一支优秀的名师团队。

5.学生快乐成长。通过校际间共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和舞台,为所有学生提供更加适合自己的教育,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6.校本课程优质。统筹校本课程建设,设置两校共享的校本课程资源,建设优质的校本课程,丰富学校发展内涵。 

(二)工作任务 

1.推动优质发展。两校之间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互为一体,荣辱与共,通过共同体建设,推动学校优质发展,为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发展,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优化跨市域同镇学校管理,实现区域内教育优质发展积累经验。 

2.细化工作目标。追求高质量、高品质的合作效能,保证合作的广泛性和连续性。共同制定县级层面的《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三年行动规划》,落实好《学校发展共同体管理常规》,细化每学年的工作目标任务。 

3.实行交流轮岗。实行校长、教师的随机交流和岗位轮换。学校每年至少安排两名教师在对方学校进行轮岗交流,鼓励学校领导在对方学校进行兼课兼职交流,两校校长每学期在对方学校挂职学习一星期。 

4.解决突出问题。研究和解决当前学校发展的六大突出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高效课堂建设、校本课程开发、德育教育推进、艺术体育实施、课程教学评价。两校要以上六个方面为合作交流重点,创新思路,讲求实效。

5.落实工作常规。校长在对方学校为期一周的课堂调研,为对方学校教师做一次专题报告;双方安排好为期一周的校际课堂交流,组织一次师生联谊活动,一次德育工作论坛,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四)保障措施

1.成立工作专班。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两县政府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教育研究督导机构和两校校长参加的学校发展共同体联席会议,从政策、制度层面解决两校合作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成立业务指导组。由两县教育局、教育督导室、教研室、进修学校领导管理和指导共同体建设,使共同体建设有了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三是两校设立工作专班。由两校校长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共同体建设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教师发展组,课程建设组,德育工作组,体育艺术组。

2.重视激励评价。两县设立专项奖励激励基金,每学年,由业务指导组对两校共同体建设进行评价,形成捆绑式的一体化联动考核。 

3.提升知晓度。加大宣传力度,两县、两校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教育网站进行宣传,使学校发展共同体得到社会、家长、教师和学生一致认同。

《探索市域邻界同镇学校的发展模式[此文共303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