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企业文化(精选多篇)

时间:2024-06-13 19:38:11
如何构建企业文化(精选多篇)[此文共14672字]

第一篇:如何构建企业文化

如何构建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需要关注的问题

1)基本的道德观念,诚信不可缺,没有基本的诚信,讲再多的文化也没人信。

2)文化的建设是长期的,长期的东西要有制度来保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象在日本的某些企业,每周一次的训话,上面部长讲,下面老板也在毕恭毕敬地听,领导人的以身作则,是推动文化建设最有效的方法。

3)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沟通与交流,上司与下属,员工与员工之间,保持经常性的沟通,才能了解彼此的想法,尤其是领导人与下属的沟通与交流,从来不嫌多,多多益善。

4)建设开放性的文化,只有开放的环境,才能有助于建设创造性的文化,才能吸引更多人参加,没有大多数人参与的文化建设,最终只能成为老板的个人想法。

企业打好了文化基础,才容易学习吸纳新的东西,我们看到很多企业重视引进一些先进的管理手法,但因为缺乏一定的文化基础,常常使这种努力付诸东流。

企业管理的手法,是在一定企业文化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比如象品质管理,没有领导者的高度重视,没有员工的积极参与,没有管理人员敢于面对现况的勇气,就象缺乏品质的土壤,再好的qc手法也生不了根,发不了芽。

四、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领导者的作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要有一个头儿,大家跟着头儿干。领袖的魅力来源于其人格的魅力,而不是权力。领袖型人物通常具有足够的识人之智,容人之量,用人之术,同时具有强烈的创新和冒险意识,他们身上具有引领众人实现远景的特殊力量。

企业领导者对构筑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管理学理论的企业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中,领导是重要因素。领导者通过其非常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出

这个组织所有人的心理以及客观的困境,透过口号,透过行为,形成一个共同远景,让大家行为一致,形成一个文化,形成一种力量。这个力量通过长期的经营实践,在员工中形成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行为准则,最终可以演化为企业真正的文化。

纵观中外优秀的企业文化,都闪现着创业领袖的个人信念、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领头人的风格、精神,以及其经营理念的传播和贯彻,极大地影响着企业各方面行为,对企业长期发展至关重要。美国新港新闻造船和码头公司的创办人杭亭顿曾经在 1866年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要造好船,如果可能的话,赚点钱。如果必要的话,赔点钱。但永远要造好船。”直到 1987年,他的这段话还被他的公司的副总裁引用并铭刻在公司最显眼的地方,成为公司的文化和信仰。中国现有企业制度和结构,注定了领导者与企业文化的深刻关联。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的企业股权结构集中,公众化不够的现实,使得中国 90%以上甚至 99%的企业文化深受企业领导者的影响,甚至可以称其为企业家文化。所以,构筑学习型企业文化,企业领导者责任重大,它要求企业领导者将其宏大抱负,统一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创新和求变的共同意志,贯穿于企业经营行为,实现于市场终端。

韦尔奇先生是全世界公认的此类企业精英。他在 20世纪 80年代初就提出“追求卓越”的理念,并诠释其为“超越过去我们对品质要求的极限,我们要做得比我们认为最好的还要好的信念”。他认为,“卓越”并非是一种成就,而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掌握一个人或一个公司的生命与灵魂,它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学习过程,本身就带有“创造性不满足”。韦尔奇先生运用其超前的意识和精心塑造的以“求新求变”等信念引领的公司文化,最终使得“追求卓越精神”化为现实。

21世纪的社会经济环境对企业领导者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构筑适合本企业特点、使知识成为创造力和竞争力源泉的企业文化,是对中国企业家的现实考验。企业领导者们能否运用自身能力和知识观念,准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适时构筑学习型企业文化,通过创新、整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企业品牌等等企业经营管理要素,在信息化和全球化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求新求变”,在很大程度将决定企业的成败,决定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贸易环境中的总体地位。

第二篇:现阶段我们如何认识及构建企业文化

现阶段我们如何认识及构建企业文化

自陈总正式提出企业文化建设以来,已经过去一个季度有余,综观深圳牧泰莱,但是很多人对企业文化是什么及现阶段企业文化建设我们需要做什么等尚未了然。

一、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

从文化本身的涵义来看:比较认同的定义就是: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一定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从企业文化涵义来看: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过程中共同塑造的文化形态,是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

简言之文化建设就是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及员工共同追求的总目标服务。说建设企业文化不是说我们现在没有企业文化,需要新建一个文化。企业文化是为企业与企业人价值与目标实现服务的,是通过建设符合企业与个人需要的文化来促成企业与个人价值的实现,

三、现阶段我们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首先是明确我们的目标,公司的目标是什么,单个个体与企业共同追求的是什么。这一点公司有明确的定义,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高、精、特、快” ;我们的企业精神是“以仁待人、以严治厂、以诚待客、以质求存、以技促进、以特展长、以速求效” ;我们的企业使命是“创新、特色、服务”; 我们的发展愿景是“样板制造的品牌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基地,快速响应的行业标兵、优秀可靠的合作伙伴”。我们共同追求的就是实现企业与个人的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有了明确的理念,作为企业人的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行动:主要还是理念、视觉和行为。

(一)理念:

公司确定了明确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使命和愿景。单不是行政人事部把他写进员工手册、挂在墙上就完成了,确定了理念只是说确定了我们基本原则与目标,但是这些是不是为所有的员工理解与认同(现在应该还存在有员工甚至管理人员不知道的现象)才是最重要的。公司确定了总体的理念,需要各级管理人员根据本部门工序的职责对理念进行诠释,形成公司、部门的行为准则与工作规范要求,并与员工在认识上形成统一进而规范员工行为。同时理念并不局限于文件的规范,它应该 ……此处隐藏10571个字……化了的人格文化。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强调指出过,人通过自己的实践能将“创造对象”变成“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一卷第46、47页)党的十六大也有一段寓意深刻的论断:“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这就告诉我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自己的“作品”和自己的“现实”。这个“作品”和“现实”,从宏观层面讲,是经济文化化;从微观层面看,是产品文化化。产品文化化,是指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产品这个“作品”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文化品味越来越浓,信息量越来越多,心理所占的因素越来越重要。美国休斯敦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曾测试了67名志愿者,让他们分别品尝两种可乐。有意思的是,全部蒙上眼罩时,几乎全部的人都说百事可乐比较好喝,可是让拿下眼罩在看到品牌标志的情况下再喝,反而有3/4的人认为可口可乐好喝,这充分说明心理所占的因素更具“话事权”。这还说明,产品这个“作品”和“现实”越来越处于一种知识密集状态,并且这种知识不仅如礼花开放多姿多彩,而且正向纵深发展。如对两种可乐的测试那样,心理的因素是受大脑指派的,大脑中掌管记忆和思考的“内侧前额叶皮质层”又比大脑中的“奖励中枢神经”更有“话事权”、更有决定人们消费行为方式的“决策权”和“指挥权”。所以,产品文化化,从一定意义上又叫产品大脑化、智能化。产品文化化有载体。这个载体首先表现在产品的“故事”中。这种故事说到底是为了征服消费者,把消费者的心栓住,使其成为忠诚的消费者。如在淮阴卷烟厂,他们讲该厂生产的“一品梅”卷烟就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说是其商标图案取自周恩来少年时代亲手栽下的一棵梅花,这株梅具有“一品”的品质,耐寒:敢在三九寒天怒放,送给人们艳丽的花朵、淡淡的芳香;谦逊:不张扬,不称霸,待到众花都开时,它在丛中笑。这个故事,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与行事风格,能在与消费者的文化共通中营造一种亲和的气氛。如没有这个故事,仅看卷烟商标,就会显得平平而缺味。又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河南新郑卷烟厂生产的“芒果”牌卷烟曾行销全国20多个省市,创下了全国2014多个品牌中的第二大品牌。原因自然很多,其中一个原因也是有一段感人的故事:1968年,这个厂的老工人李快发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表到京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毛主席并把外国客人送给他的芒果又转送给了各地的工人代表。回厂后,新郑烟厂的广大职工怀着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用当时最优的原料、最优的配方、最先进的工艺,生产出了这个芒果烟,从而走红全国。因为,大家在品尝这种烟时,还寄托着一种对领袖深深的感情。产品文化化的载体表现在物化上,主要是企业有无或有多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没有或很少有专利,要说产品的知识密集、科技含量高,只能是自欺欺人。可以说,产品文化化的过程,既是原始创新的过程,也是多种知识组合、集成的过程,还是引进后再创新的过程。我曾经问过烟机公司的一位负责同志:我国的烟机技术与国外能差多少年?为什么问这个问题,主要是看引进后的再创新情况。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原始性的创新值得唱赞歌,因为它能拓市场、创效益;引进后的再创新也值得唱赞歌,因为它同样能拓市场、创效益。我们知道,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家用电器王国,掌握着家电行业大部分的核心技术,仅专利使用费一项就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但最早发明电视机、家用录像机及液晶显示技术的并非日本人,而是日本引进这些基础技术以后,不断地学习、消化吸收、再创新,从而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且不断地储备着各种各样的最新技术,使之排队等候推出市面的最佳时机。数码相机就是这样。当市面上刚推出300万像素数码相机时,厂家已成功研制出400万、500万、甚至600万像素的新型号。有人形象地将其概括为“1、2、3”模式,即用100元引进技术,用200元来学习消化和创新,再用300元赚回自行研发的专利技术。从这里可以看出,产品文化化,实质上是产品创新化、知识化。产品文化化的载体表现在营销方面更为突出。因为营销本身就是一种普及社会价值观的系统工程。可以说,每一个生产和销售的产品都执行着一种社会功能,从而“指示”着消费者为什么会作出这个购买决定而不去作出那个购买决定。同时,作为饱含文化蕴味的营销又是一条友好、亲善的活动纽带,通过具有人情味、文化味甚或外交味的营销活动,有效地联结社会需求和产品运作,达到消费者与生产商的共同受益。可以说,营销,是一项“重要”的脑力加体力、知识加科技的生产活动。它的重要性在于,没有营销,产品永远只是躺在仓库内睡大觉的“废物”,而不会变为可赚钱、可吃饭的商品“宝物”,谈拉动企业持续健康运转更是秦人论汉。营销离不开广告。广告要锁定目标群体,不能变为海告,更不能云遮雾障,不知所云。一位知名专家在评论国内某一知名卷烟品牌时,说它当初卖得好是靠烟叶好,也就是说卖的是原料、是资源,不像美国的万宝路,是靠“男人文化”锁定消费者。所以这位专家说,没有文化的销售,一旦其他品牌卷烟的烟叶质量和你一样好时,你的市场就会被瓜分。当然,产品文化化是要通过文化方式包装出来的,这包括产品商标的名称、商标的图案、商品名称用何字体、字体的规格大小、拼音的书写方式等。当前,需要注意的,一是商标的名称问题。为商标起名要注意到国际化的背景,避免取名掉进文化陷阱。很清楚,我们的产品不仅面对国内消费者,而且也面对国际上的消费者。国内市场国际化已提供了这样一种现实。这方面的经验与教训都不少。一个资料讲,日产公司生产的圆圆的绿色小车在首次展示时使不少人惊讶万分。为什么?因为这款汽车的名字“莫科”(moco)在西语中是“鼻涕”的意思。这如何能畅销呢?二是产品的过度包装问题。包装要注意资源节约。现在有的企业的产品,仅包装就占去了一半的产品成本。包装豪华到吓人的地步。勿庸讳言,产品需要包装。如同人之穿衣。但包装只是形式。再好的包装还是包装,本质的东西不会改变。靠包装糊弄消费者,只能糊弄一时,糊弄不了永远,最终受害的还是企业自己。产品文化化有性格。这个性格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要使产品的这个“性格”突出出来、张扬起来,就需要专一务实、不怕吃苦、不怕受难的精神。苦难永远都是成功的肥料。因此,需要有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多借鉴、不模仿的风骨,不能一看别人的那个产品走红了,就紧跟模仿一番,做“粉丝”式的一族,或者心浮气躁,走马灯式地换牌子,这看似高产,实是低产,产品出生之日,就是它的死亡之时,即便能成活几天,也是来去匆匆,昙花一现,在消费者脑中难以留下任何痕迹和印象。相反,那种“十年磨一剑”式的产品,却能长期生存在消费者中间,成长为参天大树。如“中华”牌卷烟,商标底色为中华红,喜庆、热烈,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色彩,加上其响亮的名字和独特优质的配方,产量一直稳步上升;可口可乐,其商标设计如棕红色的波浪,加上其动听的名字和独特的配方,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具有世界性的产品。打个比方,具有文化含量很高、性格独特的产品有时就像世界文化遗产那样,独一无二,无可替代;就像我国的珠峰那样,在地球上虽仅出现一次,便永恒存在,不可超越。这就是产品文化化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谈构建企业文化-构建企业文化的一祖三宗》来源于,欢迎阅读谈构建企业文化-构建企业文化的一祖三宗。

《如何构建企业文化(精选多篇)[此文共14672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