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凭着勤劳的双手我们丰衣足食了,大多数人的生活已经进入小康了,需求也在悄悄发生变化。我们需要社会安宁,环境干净、整洁,说话谈吐文明,出行方便有序......这些,都需要人人有良好的文明素养。
有钱了就有素质吗?那不一定。我曾经听到一个姑娘说,有人给她介绍个朋友,说这人很有钱。接触了几天后,这姑娘就不愿和他继续交往了,她说,这男人太没有素质了。原来,这男人出口就来脏话,在她面前总显摆他的财富,他的眼里除了钱,什么都没有了。
有文化就有素质吗?那不一定。在台湾旅行途中,我和司机攀谈。这司机说,有一个大陆过来的旅行团,这个团的成员大多数是艺术家。但是,他说:“这些人素质好差,导游不敢到车厢里去,为什么,因为车厢里太臭。这些人大热天7、8天不换洗衣服。整个车厢都是臭味。”
我愕然了,连连说:“不会吧、不会吧”。这司机从驾驶席旁边找出一本画册,我以为他要让我欣赏里面的美术作品。哪知他翻到最后一页,那一夜赫然印刷有一人的大幅相片,他说:“我这本书就是画中的人送我的,他还是画家,你看他的衣领,可能这衣服从来没有洗过。”我看了看,这人果然是艺术家的派头,可是,看看衣领处,正泛着黑油油的光。
司机愤愤的说:“艺术家可以不修边幅,但是不能不讲卫生呀。”司机的说法没有错。如果连讲卫生的基本做人习惯都没有,谁还认为你有多高的素质呢?这画家原以为赠送画册给司机,可以流传他的艺术成就,哪想到这画册却成了他不讲卫生、没有素质的证据呢。
高素质的人讨人喜欢、受人尊敬。这素质从哪里来?有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说明,多学习、多读书,会提升人的素质。但人的好素质,还得从好习惯来。
如果这画家从小有讲卫生的习惯,衣服脏了,穿在身上就浑身不自在。他会因为画画了就不换洗衣服?
我们如果从小就有爱护公物的习惯,就不会发生在景点处刻着:xxx到此一游。其实,他可能不知道,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是错误的。因为这种人从小就没有养成好习惯,他小时候可能在课桌上刻字,在家里的柱子上刻字,在路边的石头上刻字。当他走到景点处时,情不自禁的就又刻字了。弄得媒体上骂他,人人谴责他:这人太没有素质了!
看到地上的浓痰就恶心,看到地上的宠物大便非常厌恶,大家往往会谴责:这些人太没有素质了。我们都希望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可是,我们又在不自觉中污染着我们生活的环境。随地丢瓜子壳、随地扔废纸、随地吐痰。这就是没有养成把自己的垃圾带走的习惯。在台湾的街上走路,很少看到垃圾桶。但是街道也很少看到垃圾。人们都把自己的垃圾带着,等到有了垃圾桶的时候才放到垃圾桶里。
如果我们从小就养成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的习惯,那社会上就不用请那么多环卫工人来打扫卫生了。不知道要节约多少社会资源。
再说说我们重庆人语言的豪放问题。说话豪放本没有错,但是把出口就是妈长娘短的骂人的脏话也当作豪放,那就不是豪放了,那是粗鲁,也可以说是粗俗。也往往被人称为没有教养或者称为没有素质。从小生活的环境中大人小孩说话都带:妈卖p,娘卖p,r妈,r你先人……把这些骂人的话都说成口头禅了,这是典型的不良习惯造就的不良素质。
好习惯才有好素质,好习惯的养成可以这样入手:
首先,家长的率先垂范。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要想你的孩子有良好的素养,请家长注意自身的言行。
其次,社会的规范的强制。要发挥规章制度甚至法律的约束作用。学校有校规、单位有规章、规范社会行为的有法律。比如不准在公共场所抽烟,违者务必处理。台湾在公共场所抽烟,罚款10000新台币;新加坡规定在公共场所吐痰,要接受鞭刑;违规鸣笛、闯红灯罚款……强制规范一段时间后,习惯就逐渐养成了。
好素质不是装出来的,展示在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当你养成良好的习惯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闪耀着文明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