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精选多篇)

时间:2024-12-27 22:58:05
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精选多篇)[此文共11849字]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担负着小学语文的教学。在语文课堂

上,笔者真切地感受到了时代前进的气息,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下面本人谈几点小学语文教学的体会。

一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等,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做操》一文时,我用一张画了太阳的图片贴到黑板上,让孩子们站起来,面向太阳,跟我一起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当做完一遍,我又把图片拿到教室的另一个地方贴上,让孩子们继续跟着我做。反复几次,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有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起背,有的手舞足蹈,开心极了。当你看见孩子们学得快乐,玩得开心时,你会感到幸福无比,觉得教学的真正乐趣其实就在这里。“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同时,教学活动中,还应注重“融情”,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 给学生一个“阅读与交流的课堂”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课上,

教师的第一要务便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交流对话,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涵咏其丰富内蕴,进而学会阅读。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对文本的初步感悟出发,精心设计“对话”的切入点。通过引领学生亲历文本,多角度、多层次地“读”和“听”,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真正对话。每次的“读”和“听”以及“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都伴随着解读文本的有价值的思考和交流:有把握整体的“思”,有感知细节、发现细节的“思”等,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想象、视觉去感受词语的色彩、气息,触摸文字背后的情感,聆听来自老师、同学之间的不同的真挚见解和来自词句深处的声音。只有闪烁着思考光芒的“读”和“听”及相互交流,才能够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悟语言,培养语感,领悟情意,发展思维,才是有效的、厚实的语文阅读教学。

三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

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更多关于借物言志方面的古诗,而且无形中又学习到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我还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激烈的情感碰撞中才能渐入高潮。

同时,我们还应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是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 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教学中,我们要逐渐培养学生把别人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桂林的山、水,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

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自豪,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深深地感动了自己。每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共同感悟的地方,而每个人的所得是不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以上是本人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在反思中提高,这样才能走出迷茫,融入新课程,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

丰台小学

王艳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回顾自己八年来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感觉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经验”存在,有的只是每位教师都有的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教学工作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了,以下是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不能称之为经验,算作上与老师们的探讨和交流吧。

一、勤备课,备好课。

演戏先排练,上课先备课。术语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备课特别重要。怎么备,备什么?按新课标要求备:备教材,备学生。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明确教学任务,目的,备出重点、难点。只有熟悉学生,量体裁衣,才能备出得心应手的教学方案。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在备课时,抓住重点,分散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选择最佳的突破口,带领学生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意境中去感受,去领悟。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真正做到学有所乐,乐有所学。再则,备课的关键应抓住一个“新”字,备出新意,备出新方法,备出新思维,才能常教常新,才能使学生如今吃桃,明日吃杏,后日吃梨,常学常新,兴趣盎然。

二、加强有效的“读”。

因为面对的是小学生,所以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语感尤其重要。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学中我经常把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读。 1

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一节语文课上,没有学生自由读书的时间,那么谈有效的“学”,简直是空谈。只有把“读”抓实,抓好了,理解、感悟 ……此处隐藏7536个字……字形的记忆也会更加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他们产生读书的欲望,在反复朗读中掌握生字读音、认识字形。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好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如学习“天”字,有的说“大”字加一横就是天;有的说“人”字加两横就是天;有的说“夫”字不出头就是天。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口”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学习“爱”字,学生把它拆成“、冖、友”,我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对汉字以及汉字学习的态度和情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这样,在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也促使其有意注意的发展。并且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下面我介绍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编字谜。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引导,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树苗,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雷:雨点掉到田地里……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并讲给家长听,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组字游戏。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打乱顺序写在卡片上,发给每个小组一份,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尽可能多的组字,然后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展示合作的效果,让全体学生认读,评出冠军组。这样,体现了保底不封顶的教学思路,学生们不仅能组出课本上出现的字,有些学生还能组出许多课外认识的字。

3.抢卡片。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师读的字音,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4.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5.变字小魔术。我结合语文百花园一中“这样识字真有趣”组织了“变字小魔术”的游戏。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日”,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在游戏中学习,在交流中巩固。

三、阅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四、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电视、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所以,教材编排识字二中的三篇课文就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我们每星期评出十几个“识字大王”的作品进行展览,下课时,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

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

2014-04-21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打印]教师绩效工资最新消息

在识字教学中,我认为教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你教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学习方法的选择又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

例如在字音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偏旁让学生猜猜它的读音,如“消、削、抱、姑、苍”等字,都可以根据它们的偏旁读出它们的读音。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字都能根据它的偏旁读出正确的字音,像“捎”,偏旁是“肖”,但它读“shāo”,而不是“xiāo”,还有“讨”偏旁是“寸”,但它读“cǎo”,而不读“cǜn”。但这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从而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在字形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歌谣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灭”时,我教给学生这样来记:火上盖个盖,一盖火就灭;在教学“料”时,我教给学生这样记:今天上集,买米一斗。而在教学“思”时,有的学生则自己编起了歌谣:虽有十个口,却有一颗心;心在田下头,偏爱勤思考。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只要交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但遇到其中来。

另外在字义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字的字形就代表着它的意思,像“捎”和“梢”,虽然都读“shāo”,但“捎”的部首是“扌”,显然与动作有关,“梢”的部首是“木”,当然与树木有关。于是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去分析,引导他们注意区分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学生由此类推,很快便发现了许多小窍门,如“恨”的部首是“忄”,它的字义当然与心情有关,“论”的部首是“讠”,它的字义肯定与语言有关,结果一查字典,与自己判断的一个样。他们高兴的心情自然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这就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总之,识字教学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只要我们勤思考,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识字方法。而只有我们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时,才能让学生摆脱枯燥无味的课堂,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查看所有评论 我要评论

《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精选多篇)[此文共1184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