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时间:2025-02-20 08:37:50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精选多篇)[此文共12966字]

第一篇:《童年的秘密》读书报告

儿童只盼望欢乐

大人只知道期望?

------《童年的秘密》读书报告

之所以会接触这本书,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说,看完这本书,会激起女性当个好妈妈的冲动。我当时是多么的迫不及待而又虔诚地阅读这本书。很多人都说,看完《童年的秘密》,让人觉得自己错过了很多开发潜能的机会,想重新营造一个童年。但我想更多的是,我要怎样有准备地培养自己的下一代,又或者,怎样做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帮助更多的儿童去缔造更好

的人生。

蒙台梭利,女。刚开始,看到蒙氏为女性,先是诧异,然后便是恍然大悟。大概只有作为女性,散发着母性的光辉,才能把“童年的秘密”描写得如此细腻动人吧?上网随便搜索一下,关于她的成就让人应接不暇。在这里,我并无意要掩盖她其他方面的建树,但最让我顶礼膜拜的,是作为儿童教育学家的她。看到她著作的陈列,我再一次拜倒在她的光辉之下。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蒙台梭利方法》、《高级蒙台梭利方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新世界的教育》和《有吸引力的心理》等,已被译成37种语言文字。她毕其一生致力于儿童教育事业,其中不可不提的是她创办的“儿童之家”。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取得惊人成效。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她曾三次获 “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贾米·托里斯·博佳曾经热烈地宣布:“玛丽亚·蒙台梭利已经成为我们期望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

征。” 她的传记被列入12位“帮助世界的人们”传记丛书之一。

童年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秘密?《童年的秘密》以最具亲和力,最生动的语言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蒙台梭利用母亲般温柔的双手给我们揭开迷雾。在蒙氏看来,儿童的心理像一个深深的宝藏,蒙氏不亦乐乎地探索,得到的每一个发现她都如获至宝,然后又成为她继

续的动力。她不由叹息,成人是多么的不了解儿童,成人应被“推上被告席”!

尽管每个人都曾沉浸过在自己童年的秘密花园,但一切的一切都像梦靥一样深埋在潜意识里,难以唤醒。在一个如此功利的社会,儿童,常常作为一个被忽略的群体而登上社会舞台。很少人会愿意去真正了解儿童,因为这个“阶级”没有利益,没有荣誉,什么都没有,甚至可以说是“赤裸裸”的。但是“儿童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儿童是成人之父,只有发现和解放儿童,我们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摘自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霍力岩 李敏谊等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译者的话】曾经看见过一句有趣的对白------“不要试图去了解我,否则我怕你会喜欢上我”。我觉得最有资格讲这句话的人是儿童。然而,很少人会因为小豆豆朝气蓬勃、天真烂漫、十分懂礼貌而去真正了解她,除了小豆豆的妈妈。我们假想,如果小豆豆没有做她妈妈的女儿,没有进巴学园遇到好的校长和老师,又或者,她遇到的这些人,都不曾用心聆听过她的内心世界,她,

现在又何去何从,路在何处?

作为一位未来的父亲或母亲,我们绝对有义务有权利去了解儿童。我们不愿意再次被推上

被告席,被指责是造成孩子心理障碍的罪魁祸首。

“我们常常要求儿童,要求他们调整自己以熟练敏捷地适应这个世界。但是更有成效的做法是,这个世界应该调整自己以在各个方面都能适应儿童。”【梅内切夫人《没有准备好的人》

(the unready)】

儿童的敏感期

读罢全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蒙台梭利所说的儿童的敏感期。

“这个婴儿喜欢盯着一个正在说话的成人的嘴唇,而他自己则用模糊的,无声的嘴唇动作来表达自己。但最重要的是,婴儿脸上高度注意的表情显示出他完全沉迷于眼前的这个有趣的景象。这个婴儿在6个月的时候仍然只能发出一个单音节。也就是说,在婴儿能够清晰发音之前,他对说话就已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兴趣,一直秘密地作者激活发音器官的工作。这表明他的内心就已存在一种能够激发该动作的敏感性。” 【摘自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霍力岩 李敏谊等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4页】这只是一个关于儿童敏感期简单的例子。很多时候,大人为了保护儿童,几乎不让儿童接触外界,仿佛离开家里空气就是污浊的,放佛陌生人都是坏人......但是,儿童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总被人们包围着。现今儿童,一天到晚接触的就只有保姆,至多到了晚上,会被爸爸妈妈逗乐一下,再至多就一个星期见一两次爷爷奶奶公公婆婆。像我姑妈的孙女,在一岁前,她主要由保姆照顾,保姆性格内向,不太喜欢说话,随之,我姑妈的孙女也有点“不苟言笑”,只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之后,保姆辞职了,我姑妈接任照顾她。我姑妈社交圈子广,有了这个样子可爱的孙女在手,就整天在朋友堆里打转。不久,姑妈的小孙女好像一下子聪明了好多,可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不在话下,更经常“语出惊人”逗乐大人,让大人诧异,这是一个一岁多的孩子说的话么?而且,她的性格也一下子开朗了很多,很乐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如“今天奶奶带她去公园玩滑了滑梯”,不高兴的时候,也会眨着迷离的大眼告诉妈妈“今天小狗看她就跑,不跟她玩”。假如我姑妈小孙女的语言敏感性一直被压抑乃至扼杀,其结果值得我们深思------大人的行为,常常事与愿违。曾看过一则笑话,妈妈说,在孩子没学会走路之前,绝不会把他放到地上。然而,这只是一个笑话而已吗?它是

否是现今很多大人行为的一个幽默化的写照?

有儿童的屋子通常很乱,儿童常把东西搞乱,这是很多大人都想投诉的问题。然而,蒙台梭利说,他们本来不是这样的。“婴儿的特征之一是对秩序的热爱。” 【摘自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霍力岩 李敏谊等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7页】我们常见到婴儿绝望地哭泣而毫无理由,我们经常看到婴儿哭得声嘶力竭且无法安慰。我们更多是把这些归结为婴儿反复无常。但是,我们却没有发现,这些都源于儿童对秩序有着比我们更苛刻的要求。“儿童无法生活在一个杂乱无序的环境中。杂乱无序的环境会干扰他,是他心烦,他可能会以绝望的大哭来表达无需环境给他带来的伤害,或者以生病表达他对无序环境的焦虑不安。婴儿能立即意识到环境的杂乱无序,而成人或大一点儿的孩子就算身处无序的环境也往往感觉不到。” 【摘自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霍力岩 李敏谊等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8页】儿童的这一敏感期大约出现在一岁半到两岁。但可惜的是,按照规定,儿童在一岁半到两岁不可能在学校里实践把东西放回原位。这意味着儿童的这种敏感要白白退化吗?并不然。在家里,我们可以剔除不必要的物品,把它们收好,把其他的物品都有秩序地摆放好。儿童就可以由此养成把东西摆好的习惯。相反,如果我们无视儿童对无序

环境的反应,难道儿童乱放东西我们可以置身事外吗?

儿童的工作

曾经,我看到小表弟吃力地想 ……此处隐藏8515个字……需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早已失去的那种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机再次激发他们,成人需要一个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给他们以更好的生活启发。

常不断地表现出来。这是儿童工作的专门特征,蒙台梭利称之为“重复练习”。

最后提一点,既然我们知道成人不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那么就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发现。但这种放手有没有一个限度呢?是不是要完全抛弃自己的想法呢,难道没有经过任何修剪的小树苗长大之后其弯弯曲曲的样子就真的好看吗?成人的经验就真的帮不了孩子什么吗?我看不是,成人的放手是有前提的,首先得确认孩子的探索过程是安全的,其次也得要有远见,可以准确判断出孩子当前的探索是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帮助的,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纠正帮助。

《童年的秘密》给我启发当然不止只有这些,我相信通过更深层次的阅读我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篇:《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

初读《童年的秘密》,刚开始打开扉页一看主要是写关于幼儿一些行为及其理论,我心想这似乎跟我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但看着看着,我渐渐感觉到这书中讲的很多知识其实是我们作为老师必须了解的,而且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比如,书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因此这本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值得一看。

其实有一个敏感期我们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儿童的语言天赋。在儿童的某个阶段,学语言是非常惊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们的老师,他们只是沉默的聆听,直到某一天说出他们的第一个字。这点成人体会最深,学外语现在对我也是一件头大的事情,无论是听力还是单词,都是需要持续的下苦功才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儿童的敏感期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就是对秩序的敏感。“一个很重要和神秘的时期是儿童对秩序有极端敏感的时期。这种敏感在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

一直以来在成人的脑海中,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免遭侵犯,这几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则。所以,我们经常会阻止我们的孩子不让他们做很多事情,怕打坏东西总是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节奏来生活。同时,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当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无成效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间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这时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帮助这个儿童。还有我们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识字,剥夺了他们的乐趣。“过早地强求他们通过阅读书本来识字也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追求这些并不很重要的东西会削弱他们生气勃勃的心灵的能量。”仔细想一想,我们成人确实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每一个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们的教师,所以,并非有孩子的父母亲,或者教授他们知识的老师才应该来阅读这本书。当一个成人看到儿童端了一杯水,他就开始害怕这只杯子可能会摔破,当他感觉到这一点时,他的贪婪就使他把这杯子看作一件珍宝,并从儿童手中把它夺过来。另一方面,儿童还必须形成他的行为习惯,但是他从来也没有得到许可去展现连续的行为过程。如果儿童正在游戏,成人就会打断他,认为该是散步的时间了。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带出去了。这些都是不好的。当儿童工作时,他并不是为了获得某些进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当他重复一项练习,使自己的活动达到一个目的时,这个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儿童个人的反应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劳累没有联系,因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满精力是儿童的特征。

实际上这本书里的珠玉比比皆是。我以为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

第五篇: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

《童年的秘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蒙台梭利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为我们提示了童年的秘密,让我们得以更深刻地了解和理解儿童。

在读全书的过程中,有一种情感一直在深深地吸引着我: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教育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一个理性的人能够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得他的行动不仅仅因为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地应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如果一个人无法达到这个目的,他就不能获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种人物角色的统一。”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

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而蒙台梭利很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她做了专门用于训练儿童扣扣子、系绳子的工具。

《童年的秘密》中还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试想今天,我们在解读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在创造的幼儿教育中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努力为孩子创造回归以人为本的生态式教育环境……所做的一切不正是源自于发现儿童的渴望,我们所孜孜追求的不正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的解放和童年的真义吗?

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而学生们面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是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学生的爱过于武断、包办与专制。对学生,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是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加倍呵护。这种保护就是一种教育。

以上就是我读《童年的秘密》一书的主要感受。我想每个童年秘密的发现、教育方法的实施、孩子的点滴进步都将成为我今后不断努力、不断前进的动力!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精选多篇)[此文共1296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