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九零后》观影感

时间:2024-04-23 16:19:18
电影《九零后》观影感[此文共2834字]

2021年6月18日,公司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九零后》,《九零后》是徐蓓导演的作品,它记录的是在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学子的故事,著名的人物有物理学家杨振宁、邓稼先、穆旦、费孝通等人。那时国虽然处在比较困难的时期,但群星闪耀。

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内心的火仿佛被点燃,西南联大的学子们,为了读书救国,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学业,有的学生从南京绕过越南,缅甸来到云南昆明念书,一天要走五六十公里的山路,那惊人的毅力让我佩服。内心深处满满的爱国热情是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学业有成报效祖国,他们中很多专业选择的初衷都是为了为祖国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热,祖国需要什么,我就学什么。

《九零后》从个体生命的角度进行叙事,这些“九零后”老人在九十多岁、一百多岁的高龄,向观众亲口讲述有关西南联大的故事,回首在母校的求学时光,直接、鲜活地还原了西南联大这所中国最传奇大学的本貌。对他们来说,西南联大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鲜活如初的青春记忆。遗憾的是,影片创作期间有3位拍摄对象已经离开人世,本片的“抢救式”拍摄也为他们留下了珍贵的绝版影像。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人,心里一定装着一个沉甸甸的梦想。只有见过如此令人震撼的青春,才会明白有梦的人生,是多么可贵;只有看过了另一视角下的西南联大,才能更真实的感受到那段历史。

让我们一起感受时代,铭记历史,做一个自由有思想,独立有人格的人。人生也许是一场虚度,人生也许最终的结果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人之一生,我们要去寻找梦想的港湾,寻找生命存在之价值,在找寻的路上人生就有了意义。

电影《九零后》观影感2

近日,西南联大纪录电影《九零后》发布终极海报,海报以“书”为核心元素,一位当代青年站在汗牛充栋的藏书前,以书所代表的知识为阶梯,穿越西南联大的“时空门”,仰望那一个个璀璨的名字——杨振宁、邓稼先、许渊冲、朱光亚、杨苡、李政道、巫宁坤、汪曾祺、王希季、马识途、穆旦、缪弘……在电影《九零后》中,这些名字所承载的故事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海报的绿色基调象征青春与生命,也暗合中英文片名“九零后”和“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影片将于5月29日正式上映。

《九零后》通过电影的方式打开西南联大尘封的历史,讲述了西南联大师生教书救国、读书报国的传奇故事。电影目前正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武汉、成都、西安等全国14个城市进行路演活动,深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全国十多所高校进行交流放映,并在全国各地同步组织百城首映礼。

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特别放映 重回西南联大历史起点

自5月9日起,电影《九零后》开启全国14城路演,回到与西南联大关系最为密切的三所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北大、南开三校汇聚,共同组建西南联大;如今,电影《九零后》将属于西南联大的真实记忆,重新带回西南联大的起点。

5月15日,在南开大学,联大化学系41级毕业生王积涛的夫人、95岁高龄的葛稚芬女士出席放映。她听儿女提起这部电影,“非得要求来看”。她的儿女表示:“老人年纪大了,没什么愿望,能够在她有生之年赶上这样一件大事,真是她没想到的,她一直以联大中的这几所大学自豪!”映后交流环节,一位历史系的同学情绪激动、一度哽咽:“这部电影和西南联大一样,都是火种。”

同一天在北京大学,影片导演徐蓓回忆电影与北大的渊源:“《九零后》开机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在北大拍的。”一位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硕士生同学“在观影的时候很强烈地形成了两种对自我的映射”,“第一种是作为北大学子的映射,第二是作为90后青年的映射。看到影片中的他们讲述这些青春的话题,也依然能够感受到他们青春最好的状态。”这也是《九零后》继北大专家研讨会之后再一次“登陆”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

5月19日,《九零后》在清华大学举办特别放映,清华大礼堂600多个席位几近满座,各系师生、清华附小的小学生、已退休的教授、91岁的联大亲属等齐聚现场。巧合的是,放映当天恰逢梅贻琦老校长逝世59周年纪念日。一位联大后人在观影后“百感交集”,“听了这些曾经同是西南联大毕业、与父亲同龄的前辈们讲述的往事,让我顿时想起父亲曾经对母校的热爱及多次深情回忆。”

“中国最传奇大学”走进全国高校 多位观众感动二刷

除了与西南联大“同宗同源”的三校,《九零后》还陆续走进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十余所高校,与正青春的大学学子通过这部关于“中国最传奇大学”的纪录电影,探讨“何为大学精神”。在浙江工业大学这所工科学校,同学们在映后就“当代年轻人究竟为什么而读书”展开激烈交锋;复旦大学的一位同学则在观影后默默写下:“愿摒杂念,胸有天下,潜心向学。”

深圳中学站是《九零后》唯一一场面向中学生群体的特别放映。这一次,银幕上璀璨的“九零后”撞见了正青葱的“00后”。近200名初高中生和家长观影,走出教室的“小课堂”,体验一堂“电影人生课”。

有几场路演在文化气息浓郁的上海图书馆和方所书店举行,收获了一批情怀满满的观众:“做纪录片导演是需要情怀的,我们也想成为有情怀的观众。”在影迷路演场,令人感动的故事不断出现。在被称为广州“纪录片之家”的豆园,几位中学生观影全程坐得笔直,边听导演映后发言边做笔记;一位武汉的观众路演当天生日,他“推掉了所有的饭局,特意来看这部电影。”

一位发起人在5月4日百城首映礼首日就组织了一场点映,听说有路演后再次前来观影,“这部电影越看越有味道”。路演过程中,已经出现多位在影片全国公映前就达成“二刷”成就的观众,影片丰富的细节和隽永的影像魅力,激起观众反复品味的兴趣。

16位联大学子非凡魅力折服观众 年轻观众称“影片成为我人生的动力”

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考察调研。在了解西南联大结茅立舍、弦歌不辍的光荣历史后,他深有感触地说,“国难危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精华辗转周折聚集在这里,形成精英荟萃的局面,最后在这里开花结果……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在联大精神的感召下,各地高校校友会、联大后代纷纷组织《九零后》观影,在电影中重温弦歌不辍的联大历史,影片中的联大学子之一、103岁的吴大昌先生更是惊喜“空降”北京路演场,令全场观众为之沸腾。

而济南、无锡等多地的首映礼,清华、北大、南开三校校友会因《九零后》难得“再聚首”,影片无意间促成了这三所大学当地校友的首次“历史性”团体交流活动。而影片中关于教育、大学和读书的思考,更是带动了许多中学、大学教师、家长及各地书店、读书会的点映发起人。百城首映礼及路演开启半个月以来,目前已举办了100余场,超过8000名观众走进影院,提前观看了这部珍贵的人文纪录电影。

《九零后》迎来的第一波观众口碑堪称“万花筒”,大家不仅纷纷为影片中16位“眼中有火,心中有梦”的“九零后”折服,还从不同视角给出了相当丰富、多元的观感。有家国情怀,“百废待兴的年代的知识分子总是有一种危机感和使命感。”有青春感叹,“这是一群眼中有光、心中有信念的‘年轻人’。”“九十岁,仍然年轻,永远年轻。”

“可爱”成为观众提及片中人物时,出现频率极高的描述,“虽然是群像,但看得到每个采访对象的个性,因为他们真诚、可爱、说真话。”邓稼先先生的口头禅“pure”深入人心,甚至因电影心生“惭愧”,却也从中获取力量,“虽然身处时代不同,但是感受却是可以相通的,看着纪录片中这些‘九零后’依旧保持着青年般的热忱,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努力下去呢?”

如同一位年轻观众观影后激动而真诚的心声:“我觉得人生早点看这部纪录片,应该会更坚定找好自己的方向,然后一如既往。这部纪录片好像可以成为我人生的动力,或许有一天迷茫之际,可以好好想想这些九零后,他们对待人生的那份坦然豁达、怡然自得,会减少一些负面情绪。”相信《九零后》这部刻录西南联大历史记忆,同时解读青春这个永恒话题的纪录电影,将给无数观众带来激励与鼓舞。

《电影《九零后》观影感[此文共283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