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的竞争力》读后感

时间:2024-06-15 06:22:10
《下一代的竞争力》读后感[此文共8119字]

假期读了蒋佩蓉女士著的《下一代的竞争力》一书,感受很多,特别是对书中所谈的让家长把挫折看做成长的机会,我很认同。

现在的孩子习惯依赖于家长与教师,而家长们又喜欢大包大揽,结果使得他们认为生活应当一帆风顺,一切就应当按照他们的意志去发展,他们才是生活的中心,而一旦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或受到冷落,就会自暴自弃。

因此,有远见的家长应该为孩子人为地设置一些困难,更要支持教师出的一些人为难题与挫折,便给他们以克服困难的勇气,教给他们战胜困难的方法,而不是一听到孩子的抱怨和诉苦便来埋怨教师。只有这样,才会培养出身心健康,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有用之才。

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没有原则性,甚至看孩子的脸色行事,只要他们不闹,干什么都行。而过分迁就或呵护孩子的结果就是助长坏脾气的养成,而且使得他们对善恶标准无所适丛。比如,在过去孩子之间打架双方父母会首先批评自己的孩子,并向对方的孩子道歉,这样做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孩子们的印象就是无论什么原因打架都是不对的。而现在的孩子从中得到的信息是打人有理!很显然这是不符合道德标准的。当然,孩子在受到约束或批评时,会感到不快,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却是非常有益的。

一、对孩子的期望应合理,培养孩子能正确地评价自我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家长应有客观的评价,并据此对孩子的成长提出合理的期望,激励孩子向恰当的发展目标努力。如果家长只看到孩子的优点而无视他的缺点,孩子就会对自身的不足缺乏认识而骄傲自满,不能接受失败;如果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就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孩子不敢面对失败;当然,家长如果总是挑孩子的毛病,贬低孩子,对孩子不抱期望,也同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这样的孩子缺乏自信,会逃避困难以求避免挫折。总之,家长对孩子不合理的期望,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会阻碍孩子对自我进行客观的评价,使原本不应引发挫折感的事件如正常的失败或稍加努力就可以克服的困难,都可能对儿童造成挫折。也就是说,不合理的期望会加大儿童遭遇挫折的机率。相反,家长的合理期望可以引导孩子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一方面不会动辄就产生挫折感;另一方面,由于在正确评价自我的基础上,对自己在实现目标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能有适当的预期。这样,孩子心理上对承受挫折有所准备,当面对挫折时也就会客观、冷静地应对。

二、给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有显著的影响。给孩子树立不畏困难、战胜挫折的榜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儿童勇敢面对挫折的信心,还可以向儿童揭示出这样的道理:对任何成功者不应仅仅羡慕而更应敬佩和学习,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常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希望孩子以这些名人作榜样,不畏挫折。儿童生活中最好的直接榜样就是家长。“身教胜于言传”。家长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第二篇:《下一代的竞争力》读后感

《下一代的竞争力》读后感

暑假里读了蒋佩蓉女士的《下一代的竞争力——全球化时代孩子应具备什么素质》一书,我深深被她的教育思想所吸引,书中有趣的案例以及佩蓉女士个人的故事引发了我的许多思考。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在本书的序《给教育者新的思考》中这样写道: 经历生活的起伏跌宕、接受过中外不同背景的良好教育,并积累了做母亲的经验,佩蓉女士自然对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作为麻省理工学院的面试官,她接触过从不同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成绩优异的学生,所以,对价值观的讨论就成为贯彻本书的主线。在我看来,教育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对成功的理解。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成功是以那些显性的东西为标志的:财富、地位、名望等,其实,从生命的意义讲,成功乃是获得幸福的感受,这往往与财富、地位、名望的取得不完全一致,常常也与职业无关。而幸福又是什么呢?我想借用本书的观点来诠释,幸福就是从“经过审视的生活”中获得满足。一位世界著名钢铁公司的总裁在38岁的盛年辞掉主席的职务去当大提琴演奏手;一位才华横溢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中途放弃研究科学的硕士计划,却致力于最贫困的印度乡村女性获得教育机会,这些在许多人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而她却很满足,说:“现在我做的就是我生来该做的。”他们都是从“经过自己审视的生活”中得到了满足,因而得到了幸福。

这些发人深省的话语无不引起我对当前教育的思考,怎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呢?当他或她审视自己的初中生活时内心得到了满足呢?我想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想得到满足,必须做有品格的人。

台湾著名经济学家高希均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品格的重要:“没有人不能做事,没有人才不能做大事,没有人品大事小事都坏事。”2014年下半年的大事件,如三鹿奶粉事件和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当中涉及的一系列华尔街丑闻,都有同样的潜在危机:品格低劣。再看现在的中国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衣食无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总是以自我为中心,面对这种现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育学生做人处事必须德为先,做有品格的人,在集体中相处做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心中装下集体,目中有人,学会服务他人。

对一个学生品格的培养,必须作为一项长期工程,小学、中学、大学,坚持一贯,不可急功近利。对此,蒋佩蓉女士说,品格的第一特征是它不图快,舍得花时间。树越强壮越高大,培育支撑这颗树的根基所花的时间就越长。农学家会告诉你,橡树的根基重量至少要占整个树干重量的五分之一,才能支撑它的正常生长。这些根基将在树下面扩展出一大片面积,以提供合适的固定之所。

对此我感同身受,干班主任十几年,我始终把学生品格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在我班的班规中有这样几句话:

1.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金子般的中学时光应金子般走过。走到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2.少说空话,多做实事,班级兴亡我的责任。

3.做人高于一切,荣誉高于一切,我们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做文明的中学生。

4.顺手做些善意的事情,给别人以惊喜,给自己以快乐。每周至少创造性地给别人做一件令人惊喜的、善意而又慷慨的事情。

5.学会感恩,每周打一次电话问候父母;父母生日及母亲节、父亲节打电话或写信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做有品格的人始终是我们的立班之本。教育实践中,只要我们坚持一贯,再难管理的学生也将会被我们感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颗颗枝繁叶茂的品格之树必将在奎文实验初中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第二,要想得到满足,把挫折看做成长的机会。

在考门夫人的《荒漠甘泉》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看见一个蛾长时 ……此处隐藏2940个字……不少家长也懂得这个道理,也教育孩子要不畏艰险、勇敢坚强,但这种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家长既不忍也不敢将孩子置于困难之中。然而,面对挫折能够坚韧不拔的性格仅靠说教是无法培养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家长在日常教育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孩子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生活环境,更不要阻碍孩子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让孩子坚持一项体育锻炼,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军训,让孩子适当参与家务劳动等活动,远比您的说教更能有效地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和战胜挫折的能力。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将承担建设美好21世纪的重要任务,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腾飞。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就牢记陈鹤琴先生的话:“不要担心失败,应该担心的是,为了怕失败而不敢做任何事。”我们教师和做父母的都要敢于让孩子往前走,让他们经受一些恰当适度的挫折教育。

第四篇:读《下一代的竞争力》心得体会

读《下一代的竞争力》心得体会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单位,赖以形成我们的国家,并最终构成我们所处的世界。要想拥有一个安宁和谐的世界,你必须从建设一个和谐的家庭开始。我们的人际关系现在是在彼此提防和怀疑中运行的。为使它正常运行,必须在最基本的单位上重建信任。作为一个文明社会的基石,重建信任的唯一办法是找到家庭教育的智慧。

子女是人类生命的延续,每位父母都会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特别是现在的中国,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成才是家长们人生其他方面的成就不能替代的。每位父母都在子女身上寄托了无限的希望、都想把最美好的东西给子女,他们总想着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受到最好的教育。特别是在当今应试教育体制下,许多家长一味追求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习之外还有许多重要的教育内容,造成部分孩子“高分低能”;还有一些家长迫于高考压力或盲目地认为西方的教育一定比中国的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送他们到海外读书,让孩子成为远离父母的“小留学生”,同样造成许多成长的烦恼。

现在,人们对教育的理解越来越功利化,在教育中没有了形式上的追求,没有了灵魂的升华,没有了对知识的渴望,有的只是成绩、实用和就业。这些都促使我们思考: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家庭和家长在其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佩蓉女士的《下一代的竞争力》以其自身的成长历程、三个活泼的儿子的教育经历及长达15年之久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面试新生的经历,从多个角度分享其宝贵的经验与心得,并通过各种事实来说明父母在其孩子生活中的作用,建议忙碌的父母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能开始不断反思,为把孩子培养成为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早作努力。在本书中。佩蓉女士没有用说教的口吻。而是透过大量的事例、切身体会和热点问题的评述涵盖了诸多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面对的问题,从中能够感悟出许多真知灼见,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教育思考和实践的深度。本书不仅具有前瞻性,能帮助父母、老师和所有关注教育的人士思考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培养有竞争力的下一代;本书还具备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帮助父母在教养子女过程中举一反三,成为有洞察力和远见的父母。是快乐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还是传统的注重基础训练的中国式教育更能发挥孩子的潜能……很多令家长倍感矛盾的问题,佩蓉女士都有精彩的讨论。

不管我们每一个人的教育背景和阅历如何,读完此书(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我们都能够感觉到佩蓉女士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启迪:

(1)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家长毫无疑问地成为孩子的第一老师,但是否能成为“良师”则需要付出许多努力;成为孩子的“益友”则是更高的境界了,本书和作者的实践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2)应该综合东西方教育各自的优势,促进智商与情商的平衡发展。品格和价值观的形成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通过许许多多遇到的各种具体的事情以及如何解决的过程中决定的,而不是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得到,这或许是书中倡导的“父母指导学习”的理念更耐人寻味的原因;

(3)应该充分认识家庭的意义和责任,树立良好的家庭价值观和传承。这一点对于当今充满竞争的商品经济社会具有更深的意义。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和谐社会与和谐家庭是分不开的。如果每一个家充满爱、每一位父母都能够懂得为人父母之道,世界会更美好;

(4)对孩子的培养与教育一定要从小就开始,特别是道德观与价值观的培养。为此,家长需要付出时间、耐心等,甚至更多的代价,但从对于孩子和家庭的长远目标来讲,那一定是很值得的。

我一直学习各种先进教育理念,有时候挺糊涂的,难道我们传统的教育就一无是处了吗?我也没有能力改变这样的环境,难道只能选择移民才能实施这些教育理念吗?在这本书里面,我看到了我们传统的优秀,也看到了西方教育理念的先进,而且可喜的是,这两者可以结合,作者用自己的实践,讲述了中西结合的例子,非常有借鉴作用。里面有些例子,操作性很强,如果我们坚持照着做的话,收获将无可估量。我也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思考的更深远,观点更加成熟,我看到了作者的处理方法,让我知道同样的媒体内容,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去分析,去剖析。

总之,这本书,简单,易懂,中西结合,有操作性强的例子。

第五篇:《创新缔造竞争力》读后感

《创新缔造竞争力》读后感

“21世纪,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拥有主动权,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创新”,这是《创新缔造竞争力》开头的一段话,是啊!在这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时代里,创新已成为各个行业所追求的目标,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源源不断生命力可言,一旦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满足于现状而停止不前,那么这个人或企业必将面临着被淘汰结局。

书中列举了很多当年的强及一时大企业、大财团但他们的命运似乎总是逃不出十五年的怪圈,十几年后这些企业不是面临倒闭就是面临破产,例如:曾经令人称羡的金融帝国德隆公司,增经为众人熟知的:“大大泡泡糖”等等,都是因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了创新意识,满足于了现状,才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线。

联系到我们的工作中,随着人们生活不断的提高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而且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广大业主们实际的需求从而创新,在创新上要坚“以人为本”思想,因为在创新的道路上归根结底还是依靠人来完成,另外最为一层的管理者来说要带头创新,发挥党工团的优势力量带动群众,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创新的积极实践者,同时也是最终的受益者。创新行为不仅可以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成为企业生

命力闯情的源泉,同时也能够成为员工带来更多的实际收益和发展机会。

机要服务部:刁宝龙

二〇一四年二月二十九日

ku小编推荐访问其他精彩内容: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读后感

《企业优秀员工的十大竞争力》读后感

读《以社团提升就业竞争力》读后感

浅谈关心下一代问题

关心下一代

《《下一代的竞争力》读后感[此文共811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